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3D粒子水墨画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国产动画电影《深海》为例

【作    者】 刘金鹏
【出    处】 《名家名作》2023年第36期
【标    签】 动画专业  动漫  电影  技术应用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名家名作》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名家名作》,请联系我们!

3D粒子水墨画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国产动画电影《深海》为例

刘金鹏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时代的变化,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艺术文化和先进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很多新的艺术形式,3D粒子水墨画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开始尝试在视觉技术上的突破,极致且别出心裁的视觉效果已成为动画电影市场上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深海》就是一部具有极致视觉效果的国产动画电影,它凭借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3D粒子水墨画”特效,为观众呈现出中国式的浪漫动画电影,以《深海》为例分析3D粒子水墨技术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路径创新、视觉效果创新和美学形式创新。

[关  键  词] 水墨动画;3D粒子水墨画;《深海》

水墨画具备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水墨画也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水墨的演绎变得多种多样,人们开始运用数字技术制作水墨动画,比如利用3DMAX软件和“3D粒子水墨画”特效技术。但中国动画在其前瞻性、原创性、民族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圣归来》上演七年多后,《深海》这部由田小鹏导演的新作再次搬上国产动画的大荧幕。田晓鹏导演在访谈中曾提道:“我们要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美学审美,自己的处世哲学和思维方式,创造中国动画的辉煌。”田晓鹏导演自主研发的“3D粒子水墨画”技术应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深海》中,在春节档表现不俗,这也证明中国传统水墨画与“3D粒子水墨画”技术的融合是成功的,中国动画的快速高效发展具有无限可能。

一、中国水墨画与3D粒子动画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中国水墨画及其艺术特点


中国水墨画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到隋唐时期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成熟,出现了比较明确的分类,例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自唐宋以来,水墨画愈发繁荣,技法上不断创新。到了明代开始形成许多流派,如“黄派”“徐派”“湖州竹派”等。中国水墨画对比西方绘画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水墨画的物质载体和绘画工具比较独特,宣纸和烟墨是作画的首选材料。宣纸作为国画的专用纸张,有着独特的设计工艺和制作技巧,它比普通的纸张更具有渗透性和润滑度,使笔墨能够更加快速、丝滑地在纸张上渗透扩散开来。而对于用墨来说,则讲究干、湿、浓、淡的有机结合,用以更好地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其次中国水墨画相对于形似来说,更加注重神似。水墨画追求气韵和意境之美,唐代诗人王维将写意的画法发扬光大,将画作脱离出“形”的桎梏,追求超脱于本体的意蕴,重点在于情感的表达,因此在笔法上无拘无束、随性自然,最终形成虚实结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水墨艺术在3D粒子技术下的实现

我国水墨画非常注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在二维的动画中我们的水墨动画可以展现水墨的晕染效果,但是制作的时长和人力耗费非常大。3D技术的出现让水墨画跳脱出之前的平面框架,让水墨画拥有了立体形态,而电影《深海》中所呈现的“粒子水墨”技术是水墨动画第一次实现数字化动画技术的革命性变革。“粒子水墨”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流动”的质感,它将海洋中如水母、珊瑚、鲸鱼、邮轮等物体分解成细小的微粒。细小的微粒逐渐变幻出不同的形态,给人一种梦幻、不真实的感觉,这正符合传统水墨画虚实结合的意境。另外,3D粒子水墨画技术的运用,不仅要注重事物本身的色彩,更要注重画面冷暖色调的变化,以及光影造成的颜色反射折射的变化,使画面色彩井然有序。制作水墨三维动画还需软件的加持,我们可以运用3DSMAX和FumeFX插件负责构建三维模型,AfterEffects软件负责制作出动画效果[1]

(三)中国水墨画与3D粒子动画的融合

中国水墨画,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和追求气韵、意境之美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3D粒子水墨画,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水墨画“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这种融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叠加过程,更是对艺术本质和创作思维的再思考。首先,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特性与3D技术的数字化特性在理论上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水墨画追求的是一种“不似之似”的意象表达,而3D技术则能通过精确的数值和算法,将这种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和动态。这种互补不仅增强了水墨画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其次,这种融合也是对艺术创作自由度的拓展。传统的水墨画受材料和技法的限制,而3D技术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创作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地探索和尝试。这种自由度不仅有助于创作者更深入地挖掘水墨画的内在意蕴,还为水墨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此外,这种融合也是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度思考。在数字时代,如何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能保持其传统的核心价值,又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是艺术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3D粒子水墨画技术在《深海》中的创新运用

(一)3D粒子水墨画技术带来的动画路径创新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在寻找本民族风格,试图创造一种具有原创性、民族性、审美性的独特风格类型。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人在传统山水画、剪纸、壁画等民间美术工艺的启发下,创新了水墨工笔、皮影、木偶泥塑等动画艺术形式,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2]。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现的,例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种风格的动画只是运用了水墨画的艺术形式,在技术上并未有所突破。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使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墨动画的数字化之路成为新一代中国动画电影人追求的目标。粒子水墨的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图形仿真学中的粒子系统,其中著名的动画电影代表就是《冰雪奇缘》,在国产电影中,田晓鹏导演一直深耕于粒子水墨技术的创新,如果说他的前作《大圣归来》只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加持下尽量实现水墨画风格的水墨效果,那么《深海》中他自主研发的3D粒子水墨画技术则是中国动画美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粒子水墨画技术是通过上亿个大小、形态各异的三维粒子的游动、聚散来塑造艺术形象和表现画面的一种三维水墨画技术。由此表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灵动和写意,突破了三维动画刻画人物形象的僵硬感,使画面更加飘逸,同时粒子水墨与大海主题的结合,使整体画质更具有海洋的张力,使画面既有水墨画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兼容三维动画的层次感与纵深感,为中国动画电影接下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二)3D粒子水墨画技术带来视觉元素的突破

动画电影作为技术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的表现力大部分依赖于视觉元素的呈现,这对其技术的发展要求很高。相关从业者必须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突破现有技术的桎梏,寻找新奇的表现形式来满足观众对于更强视觉冲击力的需求。可以说,想象力是动画电影发展的动力,技术能力是其发展的保障。《深海》中3D粒子水墨画技术最大的视觉创新在于,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三维动画的常规认知,其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不同于以往三维动画的“视觉拟真”特性,突破了三维动画的审美范畴。虽然用三维动画实现“非真实感”渲染这项技术并不新奇,但是此前的尝试仅仅出现在短片之中,无论从难度还是从工作量来看,《深海》都是一次大胆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特效指导吴智敏介绍,由于影片的设定是在深海之中,而现实世界的深海是昏暗压抑的,如何将深海打造成绚丽多彩的梦幻世界,成为剧组的首要难题。三维动画本身并不善于实现“非真实感渲染”的绘画效果,剧组最开始采取的应对方法是将各种颜色的颜料倒在一起,形成高度绘画感的色彩样式,然后拍成素材,贴到影片中的各种形象,如水母、鱼类、轮船的表面。但是这种实验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样做出来的画面比较呆板,缺少变化,没有流动感,缺乏水墨画边缘的氤氲之感,无法展现中国水墨画精髓的无穷韵味。最终团队开发出了“3D粒子水墨画”技术来实现深海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粒子是三维动画中常用来实现气体、流体、火焰、爆炸等特殊效果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一个个微小的粒子堆积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同时每个粒子又会有各自的运动[3]。特效指导吴志敏认为用这种方法表现水墨画达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效果。“粒子水墨”的流动变化,让海浪等元素分解成无数细小的颗粒,使画面呈现出氤氲的梦幻效果,正好符合深海的世界是主人公宿参的意识象征的影片设定。主创团队对于“粒子水墨”色彩的处理,是让水墨画从毛笔的丹青中解放出来,将深海的概念从现实中的深邃、压抑、黑暗中释放出来,融入绚丽的色彩之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奇幻深海景色。“鱼群越过天际,粒子倾泻而下,愿你今夜的梦也如深海般绚烂”,这句电影中的台词是对粒子水墨影视奇观直接的表述[4]

(三)3D粒子水墨画技术带来的美学新突破

水墨画是我国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门类,更有着美学韵味,体现着传统的生命哲学,承载着中华文化。“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动画技术将传统水墨的“道”融入技术与艺术媒介中,实现了水墨动画中国传统绘画与传统艺术精神的有机衔接,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精神灵韵,并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表达。1956年我国提出动画要走“民族路线”,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首创的《水墨动画片段》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的产生,曾经辉煌一时的水墨动画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受到国外动画风格的冲击,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美学主张,陷入了模仿但质量不高的困境之中,既丢失了市场,也丧失了本民族动画的审美风格。我们通过对《深海》主创人员的采访中得知了粒子水墨创意的由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其他画派不同,它更注重画中的意韵,注重线条的美感,并且讲究留白与写意。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渲染。粒子水墨可以将中西方的绘画特点相结合,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飘逸灵动,又融入了西方美学的色彩韵味。并不是一味地学习和模仿他人,而是真正做到了美学理念的创新。“新国风”动画根植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在“中国画派”美学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西方美学和西方都市文化,并将其融合得相得益彰。电影中,参宿梦境中的海底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色彩差异极大,导演用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亮黄、深紫构成了影片的主色调,用迪士尼常见的深蓝、青绿等色彩构建了现实生活中的城市背景。前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后者代表了西方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基调。《深海》的技术创新引起了美学的突破,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美学为出发点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搭配,打造了一个奇幻又不失现实,浪漫与严肃并存的深海世界,为中国“新国风”动画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三、总结与讨论

在中国近百年的动画影片创作中,《深海》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首先它在技术上开了先河,全球首次将3D粒子水墨画技术完整地运用在一个动画电影中;其次它在美学上发扬了中国水墨画的美学特征,并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理念,形成了新的美学特色。这对我国的动画电影事业无疑是令人鼓舞并激动人心的。但《深海》的横空出世并不能代表中国动画电影接下来会一帆风顺。其在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水墨画之所以不容易在粒子系统中开发出仿真模型,根本原因是介质的反应不同。水墨画的水墨主要是在纸的内部进行扩散和渗化,因此水的流动不单单靠重力作用,更主要的是纸纤维的吸水作用和墨粒子的黏附作用,进而产生扩散纹理[5]。《深海》在叠层处理上的单一手法未能兼顾种类繁多,形象各异的海底世界。其次,三维动画建模的重点在于纵深感,没有纵深就没有拟真感,深海的深度如果仅仅靠不断变换的颜色来意会,缺少视觉层次感,就会导致处处绚烂夺目,但却丢失了层次的差异化,给人以深海不深的视觉感受。最后本片技术的使用与剧情之间的联系存在一些问题,技术的展示与影片内容的叙事和人物的形象起不到明显的因果关系。优秀的电影技术应当是隐形的,观众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粒子水墨画技术加持的人物命运关系和剧情中,而不是视觉奇观本身。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我相信“3D粒子水墨画”技术会在此后的动画电影中大放光彩,中国动画电影的创新也会沿着路径、技术、美学的层次不断向前。我们期待继续完善“3D粒子水墨画”技术,并不断创新永不停止脚步,劈开波澜壮阔的海洋,预见昂扬灿烂的中国动画。

参考文献:

[1]郭江伟.基于3DSMAX下水墨三维动画的设计与实现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90-491.

[2]林铭豪.“新国风”视域下国产动画的文化及美学功能探析[J].当代动画,2021(4):78-83.

[3]於水.视觉的奇观构建与风格创新:与《深海》主创谈影片的动画制作[J].电影艺术,2023(2):129-134.

[4]苟强诗.水墨动画:绘画-电影的第三次跨媒介革命[J].当代动画,2021(2):16-21.

[5]石永鑫,孙济洲,张海江,等.基于粒子系统的中国水墨画仿真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6):667-672.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